查看原文
其他

七夕节到了,你应该买个娃娃

2017-08-27 四海夕阳 学者荟


——  学者荟  ——

【学者荟读书小组招募小伙伴】

有兴趣的请在公号留言或添加下方微信号详询

xzh20161128



■ 文 |  四海夕阳


七夕节到了,有什么安排?如果没有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的浪漫活动,建议你去买个娃娃。——别想歪了,七夕买娃娃,这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。



 

▶ 宋朝的“七夕黄金周”:举国追捧“磨喝乐”娃娃

 

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,是我国古老的节日,大约形成于汉代,唐朝以前,七夕的活动不算多,主要是白天暴晒衣物图书,晚上穿针乞巧等。到了唐代,活动逐渐丰富,增加祈求姻缘和求子的活动。到了宋朝,达到高峰,在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里,开封有一个“七夕黄金周”。从七月初一开始,车马喧闹,全城进入过节模式,还有专门的七夕购物市场,“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,卖乞巧物”,到了七夕前两三日,这个市场已经严重堵车,“车马相次壅遏,不复得出,至夜方散。”著名画家燕文贵曾经画过一幅《七夕夜市图》,如果流传下来,绝不会比《清明上河图》逊色。乞巧市不止一处,在潘楼主市场外,还有另外五处规模略小的乞巧市。节前的三五天,满大街的香车美女,“军马盈市,罗绮满街”。到了初六、初七,富贵人家张灯结彩,在院子里搭起五色小楼,叫做‘乞巧楼’或者仙楼,到了七夕当晚,更是吃喝玩乐样样都有,热闹非凡。而其中最抢眼的,就是七夕节独有的吉祥物:泥塑小娃娃。他有一个奇异的名字,叫做磨喝乐,也叫摩睺罗。


 

(宋代磨喝乐人偶)


根据《东京梦华录》的记载,在七夕节,京城内外店铺“皆卖磨喝乐,乃小塑土偶耳。”买家既有皇帝和富贵人家,也有与普通老百姓。七夕的乞巧活动少不了磨喝乐,“铺陈磨喝乐、花瓜、酒炙、笔砚、针线,”“焚香列拜,谓之乞巧”。孩子们更是手持荷叶,cosplay成磨喝乐的造型,“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,盖効颦磨喝乐”,甚至还有店家在七夕节卖特制的磨喝乐(摩睺罗)饭。宋朝南渡之后,临安(杭州)市民一样追捧磨喝乐娃娃。《梦粱录》中记载:杭州“七月七日,谓之‘七夕节’。”“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,又名摩睺罗孩儿,”“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,效摩睺罗之状。此东都(开封)流传,至今不改。”《岁时广记》中也有类似记载:“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。今行在(杭州)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,卖磨喝乐最为旺盛。” 宋代绘画等名作对七夕的磨喝乐则有着更为写实的描摹,比如苏汉臣的《婴戏图》。在这股风气感染之下,宋朝皇帝甚至把七夕的磨喝乐纳入皇家祭祀,在供奉历代祖宗画像的景灵宫“七夕设摩睺罗”。

 

(宋代名画《秋庭婴戏图》:两个小孩正在摆弄形似“磨喝乐”的小人偶)

 

▶ “磨喝乐”的来源:从外国神仙到中国娃娃


在唐朝以前,七夕节并没有泥娃娃这一说。那么磨喝乐是哪里来的?多数观点认为,它出自佛教,最早研究这个问题的是著名学者胡适,他在1935年写了一篇《魔合罗》的文章,认为“魔合罗”(磨喝乐)是从印度的大黑天(梵语音译为摩醯首罗)演变而来的。


另一种说法,认为摩睺罗是佛经中的摩睺迦罗,他是佛经中“天龙八部“诸神之一。自佛教东传后,他的形象逐步受中国文化的熏染,由蛇首人身的大蟒蛇神演变为可爱的小童。


也有人认为他是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儿子罗睺罗。学者王今栋在《“磨喝乐”考》中这样推测:由于人们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感到意犹未尽,联想到佛祖得道后,留下他的儿子久住人间的说法,因此将磨喝乐视为人间团聚、欢乐幸福的象征,填补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匆匆离别的感情缺憾。

 

还有的说法认为:磨喝乐不是出自佛教,而是来自中东巴比伦,他的原形是植物和谷物之神、美少年塔穆兹,当地有在盛夏祭祀塔穆兹的习俗,后来这个习俗随着来华的西域商人融入到了七夕节,塔穆兹也变成了磨喝乐。


总之,不管磨喝乐是哪路外国神仙,最后经过一番本土化,变成了中国娃娃。妇女们尤其喜爱磨喝乐眉开眼笑的小模样,因此把磨喝乐视为巧儿,用来祈求早生贵子。

 

 “磨喝乐”产业:一千年前的”芭比娃娃”

 

宋朝人不仅把磨喝乐作为七夕节的吉祥物,还把它做成了一门产业。《东京梦华录》里,磨喝乐已经装饰十分华丽,“悉以雕木彩装栏座,或用红纱碧笼,或饰以金珠牙翠,有一对直数千者”。


到了南宋,磨喝乐娃娃的市场更大,《醉翁谈录》中说:七夕的磨喝乐“小大甚不一,价亦不廉(便宜)。”有的娃娃还穿上华贵奢侈的男女衣服。陆游的《老学庵笔记》记载当时磨喝乐的价格,“一床至三十千;一床者或五或七也”。


尤其是皇家用的磨喝乐,完全超出了传统的泥塑木雕,豪华程度超乎想象,这些娃娃大的高达三尺,有的用象牙雕刻,有的用龙涎香、佛手香等名贵香料制作,浑身彩绘贴金,还穿戴着用珍珠翡翠制作的衣冠、带着用金线编织的钗镯,佩带珍珠串成的项链,娃娃的头发和手里的玩具都是用七宝(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、砗渠、珊瑚、玛瑙)制成。甚至还有纯金铸成的磨喝乐。


除了土豪金款,也有黑科技款娃娃。据记载,宋朝苏州工匠就以善于磨喝乐著称,号称天下第一,比如苏州木渎的巧匠袁遇昌,他制作的磨喝乐泥娃娃每对要卖到三四十贯钱,最奇特的是,按娃娃的衣服和脑门,娃娃还会蠕动。


针对买不起高级定制款的普通老百姓,商家也开发了很多新款造型,比如喜欢宠物的,有抱小狗的磨喝乐,喜欢游戏的,有玩木偶戏的磨喝乐,想参加科举的,有夹书本的磨喝乐,可见古人开发“磨喝乐”的商业眼光并不比后世的“芭比娃娃”逊色呢。

 

(宋代红绿彩瓷磨喝乐)

 

甚至还可以采取有博彩意味的“扑买”方式,不过不是赌钱,而是赌物。顾客有可能以小搏大,花很少的钱就买到了高级大娃娃,当然,更多的时候是还为老板贡献利润了,简直就是古代的夹娃娃机。宋人《岁时广记》里有一首《谑词》,写尽了世人痴迷“扑买”的样子:


——“天上佳期,九衢灯月交辉,摩睺孩儿(磨喝乐)斗巧争奇。戴短檐珠子,披小缕金衣,嗔眉笑眼,百般地敛手相宜,转睛底工夫不少,引得人爱后如痴。快输钱,须要补,不问归迟。归来梦醒,争如我活底孩儿。”


纵然是输多赢少,还是让人如痴如醉,这就是七夕娃娃的魅力。

 


关于作者


四海夕阳,喜欢历史细节的金融民工


【版权归作者所有,王豆腐编辑】

喜欢点赞  分享朋友圈  也是一种美德


近期相关文章

【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】

两位平凡的中国老人,感动了整个美国!

脱不得的良知

常存单纯之心,深味复杂人性


学者荟今日推荐

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“阅读原文“可入微店购买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